理性主义

人性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徘徊往复,灵魂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煎熬挣扎。
当人处于理性之中时,大脑清醒,对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全都了然于心,而所做的选择对应的利弊之处也都能分析清楚。一切都像指定的程序那样,按照指定的流程去分析,至于分析的结果虽然对于自身的阅历有一定要求,但农民做耕皇帝执政,事实差距并不会那么大。
然而陷入非理性之中的时候,上述一切全部失效。分析不清事情的逻辑、利弊、后果,甚至明知不可为可还是一意孤行。

有时候,理性和非理性被称为冷静和冲动。冷静的时候,所分析的事情、做的决定总是比较理智的。冲动的时候,往往一失足成千古恨。可问题在于人并不是总能保持理性的,而是偶尔会陷入非理性状态。历史上很多人对此做过研究,不过人性云谲波诡,又岂有那么容易琢磨透。
理性是以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为基础的认知;非理性是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因素。
非理性因素主要是因为意志、情感、性格、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够强,而遇到某一强度的事情时候就会进入非理性状态。大陆的教育,至今都未曾很好的注重智育以外的非理性范围的教育,比如意志、性格的培养,造成目前年少的一代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意志薄弱的状况。就目前网络小区的情况就能看得出这一状况,不过大陆网络发展的最初始的小区保留下来的似乎少之甚少。以前常驻的一些,皆已关闭,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迭一浪,留下来的那些小区,皆已昔非今比。西祠胡同,多数人都已不记得它的辉煌。龙的天空,现在的网络文学界也就够维持它苟延残喘着吧。天涯、猫扑、虎扑、凯迪小区,英雄已老。看看今日的网络小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知为何物。
曾拿数据做过一个统计,人人、豆瓣活跃人群多半是 85 后,但 95 后则多半聚集在微博、贴吧、QQ 空间、朋友圈等。当然 00 后也不能忽略,但基本上和 95 后差不多。年龄越小,这个状况越来越严重。记得前一段时间在一个 Telegram 群组里面,看到了一个昵称为 小曹 的人,过了几天,他在群里无故刷屏,封了他之后,才发现很多人居然认识他,一个 00 后,臭名远扬,在 恶俗百科 里面可以找到详细信息。

然而,艺术界有人在公开宣扬非理性主义,强调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情感,提出了要呼唤野性。他们认为创作能力的低下是因为受传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束缚太久了,认为只有摆脱这些束缚才能创作出好作品。不知道是不是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文艺创作中出现的问题比较突出,公开描写野性的、原始的东西的作品多了不少。有些作品、影片在人际关系上充满着野性,打斗残杀等动作上充满野性,甚至爱情也充满野性,性文学泛滥,赤裸裸的性描写的作品不少。当然,在官方上大陆已经封杀的差不多了。

哲学界主要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去理解理性和非理性。
从狭义上理解,理性是相对于感性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问题,属于不同的认识阶段。
广义的理解,理性是以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为基础的认知;非理性是指以非逻辑思维形式出现的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幻想、想象、顿悟、灵感、直觉、潜意识、信念等形式。

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人们的意识中的作用是很不相同的。对它们的作用的认识,在哲学史上长期存在着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两种极端倾向。这两种对立的极端倾向,各执一端,但它们又有共同点,在思想方法上都是把两者绝对对立起来和割裂开来,并加以无限的夸大,其本质上说,都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

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意识或理念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形而上学:指通过理性的推理和逻辑去研究不能直接透过感知所得到答案的问题

理性主义强调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贬低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认为情感、意志、灵感等非理性因素是理性的巨大障碍,是人在认识中错误的原因。
笛卡尔看来,认识对像不是客观世界,而是天赋观念;认识发生不是来源于实践,而是来源于理性直观;认识的真理性标准不是实践,而是观念自身的清楚、明白;认识过程不是从感性到理性,而是理性自身的观念推导过程。

近代西方哲学始终把理性及其作用作为最重要的课题,虽然其中有不少有价值的观点,但也有着缺陷:
一是在唯心主义的前提下强调理性及其作用。古希腊柏拉图哲学的理性概念是在本体论意义上使用的,后来西方哲学转为研究人,研究主体的认识活动,仍然把理性抬得很高,直到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主客体的统一,也仍然把理性、理念作为不可动摇的绝对法则,无限夸大理性的作用。
二是割裂地、对立地研究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只讲理性,把非理性完全排除在研究之外,非理性方面几乎无人涉足。
非理性主义是作为理性主义哲学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它是一种反传统理性主义,它的基本形态分别为生命——人本主义哲学、宗教上的内心体验学说、心理学意义上的无意识理论。强调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并往往由此走向反理性、反科学的神秘主义。它和理性主义一样,都是人类认识之树上不结果的花朵。

19 世纪是一个全面反理性的世纪,是一个以感觉、本能、动物性冲动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时代。
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体是个体感性生命的意志。他取消了康德的自在之物,代之以意志。意志是一种盲目的、不可遏制的冲动,是超出人的认识范围以外的非理性存在,它没有时间性和空间性,却表现在占有时间和空间的人体生命之中,个体生命的意志就是本体。叔本华以意志作为他的整个哲学大厦的基石,把世界归结为生命意志的客体化。在认识论上,他认为认识必须为意志服务,它实现着意志的目的。为了满足人生的需要,他提出超逻辑的直观认识方式是一切真理之源,而超逻辑的直观的最高形式就是审美直观。而这种审美直观又必须是在主体的人在静化了意志之后,成为无意志(无我)的纯粹主体时才能获得。这完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尼采哲学认为权力意志决定一切的观点。尼采在他的《愉快的智慧》这本着作中提出了一个轰动很大的命题:上帝已经死了。他提出这个命题,就是为了要对西方传统的价值观进行全新的评价。过去西方历史上长期起作用的是基督教的价值观,而尼采强调人的意志不应该由上帝决定,人的意志应该由人自我来规定。而现在上帝已经死了,那么就应该把过去颠倒了的观念重新颠倒过来。尼采宣告上帝已经死了,就是要宣告近 2000 年来的基督教最高价值的死亡,宣告近代欧洲理性主义的世界观的价值存在的不合理性,要用权力意志为中心的生的思想取而代之。生命哲学呼吁人们成为自我创造者,成为一切价值、意义的立法者。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也是反传统理性主义哲学的。他们提出要打破逻辑法则的专横统治,争取思想的更大自由,声称不再重视理论上得到发展的那些知识和专业化的精神文化成果,要帮助人们在现时的异化世界中重新获得自己,找回自己的自我。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认为人的本质就是注定自由的。人首先存在,然后在自己自由选择的行动中表现出自己的本质,人不外是由自己创造的东西。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无意识,第二层次是潜意识,第三层是意识。其中第一层次的无意识是最重要的。无意识是属于非理性因素,是人的本能,人的行为的内趋力、动力。他比喻为骑士骑马,骑士相当于人的意识部分,要去哪里是明确的;而马则相当于无意识部分,它有强大的内趋力、动力,驮着骑士跑动。弗洛伊德又是精神病医生,发现精神病人大部分是由于无意识部分,特别是性方面受压抑而造成的。他过分强调性的作用,因此他的心理学也就叫泛性主义。

非理性主义产生有其历史根源,总的来说,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矛盾和危机进一步激化,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战乱给西方人带来了理性的毁灭感和文化失落感。非理性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对科学和理性失去信任,认为科学和理性无法解决他们所面临的现实的人生问题,于是感到悲观、绝望,对未来失去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哲学的重心就转移到揭示个体的人的非理性本性方面,它呼唤个人的自由————个人选择自由、个人意志自由与个人人性的自由。非理性主义虽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潜藏在文化深层的矛盾和难以摆脱的深刻危机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的局限性和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非理性主义几乎都在哲学上否定客观实在,反对辩证法,反对科学思维方式。他们主张倡导个人自由和存在,是不能解决危机的,反而只能加深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第二,非理性主义强调个人自由而否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对人类前途在总体上是悲观的。
在他们的哲学中,只有个人的选择,没有人类的希望。他们从总体上否定人类理性、科学,也就否定了人类社会的进化意义,否定了人的解放的历史前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似乎可以算是以上理论的一个综合体。
坚持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和能动反映论的基本原则,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存在的主观影像。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相反,如果把意识的东西视为世界的本源,认为世界统一于意识,这是唯心主义的精神本体论。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不管是理性的东西还是非理性的东西,都是属于意识范畴的东西,都是物质存在的反映,都是根源于物质的、第二性的,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的本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性主义者把理性的东西、观念的东西,把逻辑思维的成果,说成是世界的本体,或非理性主义者却把人的非理性因素视为世界的本体,是十分荒谬的。
坚持辩证法,恰如其分地承认不同意识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避免形而上学片面性。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虽然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但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恰好是在这个方面被唯心主义者抓住了把柄,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指出的: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像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它从来都十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尤其重视社会意识形态的各种意识形式的能动作用。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是不能否认的,它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激活、驱动作用和调节、控制作用。人既是有理性,又是有非理性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相反相成,彼此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人既要用理性来理解一切,又要用情感来拥抱一切。就拿激情、热情来说,对人的认识活动影响甚大。它能给人的认识活动注入巨大的活力,可以打破思维的平静,使人爆发出智慧的火花。
马克思曾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列宁也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

意志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进行艰苦复杂、困难重重的工作,意志力的强弱关系到事情的成败。历史上许许多多著名的艺术家、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在回顾他们自己和别人走过的路程时,都深感成功的重要条件是必须具在坚韧不拔的意志。
苏轼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爱迪生说过: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
马克思在说到科学研究时也强调了必须有坚强的意志,他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苦沿着陡峭山路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心理学家推孟对 800 名男子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跟踪调查,从中选出成果最多,成就最大的 160 人和成果最小的 160 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组人的一个最显著的差别是个性心理质量上的差别。成就最大的一组人的进取心、自信心、意志、毅力等心理质量方面,明显优于成果最小的一组人。从中可以得知,心理质量多方面非理性因素的培养不可忽视。
此外,作为非理性因素的直觉、灵感、幻想、梦悟等等,在特定条件下对科学和艺术方面也有重大作用。列宁认为,幻想是极为可贵的质量,不仅诗人需要想象,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
科学家的重大发现是长期艰苦研究的结果,但在某些情况下,机遇和灵感也可以使他们在理性思维运作过程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境中受到启发,突然感到豁然开朗,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就比如大家几乎都知道的,古代的阿基米得从澡盆里解开皇冠之谜,发现了浮力定律; 牛顿受到苹果落地的启示而发现引力定律; 伽俐略看到教堂里吊灯的摆动得到灵感而发现钟摆定律等等。
人在认识活动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都是不可少的,但是二者的作用又是不相同的,不可等量齐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性因素比非理性因素起着更大的作用。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起着支配、定向、指导作用,对非理性因素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非理性因素也对理性因素起着动力调控等影响作用。人不仅是有感情的动物,更主要的是有理性的动物。人身上最特殊的素质是理性,理性是人类经过漫长历程发展起来的高级属性。在人类理性中积淀着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人经由理性而成人,人的生命活动只有在理性自觉中才能取得多于动物的表现。

对于大陆的教育现状来说,解决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问题在当前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社会层次的巨大差距、教育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等诸多问题,造成了现在的状况。对于现在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可能对于接触网络最多的程序员都不一定跟的上节奏,更何况是社会差距巨大的普通人。新一代的人心理素质也都普遍低下,待到接轨之时,又或是一番动荡。